《南宋四朝陳漢》倫敦佳士得以567萬港元成交
作為倫敦歐洲藝術周拍賣活動的一部分,中國唐代書法拍賣是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首次在倫敦歐洲藝術周舉辦的拍賣活動,吸引了眾多庫存充足的中國賣家。 經過激烈競拍,拍賣會遠超預期,總成交額達3,520萬港元,是低估價1,370萬港元的兩倍多,也是高估價980萬港元的近四倍。 整個拍賣過程中,競拍者情緒依然高昂,其中有9件拍品每件成交額均超過百萬美元。 佳士得中國唐代書法專家苗亞杰表示:“我們對本次拍賣的結果非常滿意,這充分證實了我們在倫敦重新舉辦中國唐代書法拍賣的正確決定。”
在價值900萬港元的拍品中,來自法國重要私人收藏的書法手卷《南宋四朝陳翰》在拍賣前就備受關注。 此件珍品最終以567萬港元成交,成為拍賣會上最熱門的拍品。 巨額,接近100萬港元低估價的六倍。 緊隨其后的是文嘉仿唐代文學家王蒙的《南村草堂》,以510萬港元成交,是最低估價25萬港元的20多倍,成為藝術家最昂貴的作品。
佳士得拍賣的很多拍品都來自知名藏品,因此引發了激烈的競價。 與中國其他重要唐代藝術品拍賣會一樣,本次佳士得拍賣會上重要私人收藏的拍品競投者競爭尤為激烈,“本次拍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這些私人收藏”。 苗雅潔說道。 例如,清源齋的藏品就非常受競拍者歡迎。 藏家的清末畫家弘仁的作品《仿盧光山水筆法》完美展現了作者冷干淡雅的筆觸風格,最終以190萬港元成交。 該收藏家收藏的另一件作品,文嘉的《仙山亭閣》,以130萬歐元成交。 今年藝術家作品成交額排名全球第二位的齊白石《松鷹》(4.451億港元),在本次拍賣中以近200萬港元成交。 這樣的成交數字無疑是驚人的,但大部分拍賣前的估價并不能完全反映拍品的真實價值。
總而言之,此次佳士得拍賣無論是在執行上還是在結果上都是成功的。 正如佳士得首席歐洲藝術經理 Henry-Sneyd 所言:“整個歐洲藝術周的拍賣會共拍得 6,180 萬港元,較最低估價高出逾 2,000 萬港元。 中國唐代書法拍賣的殊榮再次奠定了倫敦作為歐洲全球藝術市場中心的地位。”
倫敦歐洲藝術周期間,蘇富比為期四天的歐洲藝術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達6900萬港元。 蘇富比歐洲藝術董事長兼國際主管斯通表示,“佳士得推動了芝加哥歐洲藝術周市場。” 佳士得中國藝術國際總監蒂娜表示,中國唐代工匠的精湛工藝受到熱烈青睞,比如非常罕見的“宜興蓮瓣水”和黃花梨制成的頂級燈具。蘇富比歐洲藝術周拍賣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和西方的賣家、收藏家和經銷商。
法國美術基金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已取代愛爾蘭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銷售國。 從經銷商和拍賣總銷售額來看,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份額上升了7個百分點,達到30%,印度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29%。 報告分析強調,財富的減少和國外藝術品的充足供給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lut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