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恩縣沙島鎮兩河口村殘疾人劉全勝靠飼養竹鼠致富。
去年已經54歲的劉全勝,魁梧的身軀里充滿了蒼涼。 1983年,他南下廣州佛山,從事修建海堤的工作。 1990年,他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艘60噸的運砂車,嘗試自己創業。
人有禍也有福。 1993年3月,他駕駛的沙船在迎頭駛來的500噸小沙船的影響下翻船。 情急之下,劉全勝和船上兩名工人用手掌用力推開對方的沙船。 擁擠在兩間船艙之間,左手腳踝以下失蹤。 “我要斷了一只手,過正常人的生活,我一定要靠這斷手,堅強地養活我的家人!” 劉全勝鼓起勇氣躺下。 想到家鄉豐富的天然牧場資源,劉全勝于2013年初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毗鄰的紅旗坪村馬溝溝建立了一個生態養殖場。
丈夫唱歌,妻子跟著。 起初,他投資6萬多元,飼養了50頭(只)菜牛、菜山羊。 由于沒有地方種植黑麥草,劉全勝無奈,一年后只能將牲畜全部轉賣。 “據測算,還有3萬多塊錢的利潤。” 他很高興。
嘗到了種植甜頭的劉全勝說,竹鼠食量少,病少,肉質細嫩、粗壯、清香可口。 價格比普通雞蛋高很多,有相當的市場前景。 激發了他飼養竹鼠的熱情。 2015年初,他來到廣東桃園的竹鼠養殖場考察學習種植技術。 以技術為保障,他引進了100只竹鼠,其中雌性竹鼠70只,雄性竹鼠30只,投資14.7億元,建造了一棟占地160平方米、三棟37間的大型建筑。在房子旁邊。 竹鼠養殖場。
創業總是充滿困難。 竹鼠容易出現腹瀉、上火、水腫等癥狀,劉全勝堅持每晚清理羊圈,每天消毒,并學會給竹鼠輸液診治。 古話說“虎毒不食子”,但竹鼠不同。 “去年,我發現13號羊圈的母竹鼠生了孩子,我擔心母竹鼠會把小牛壓壞,所以我就去幫忙。但第二天,我發現兩只新來的剛出生的小牛就被雌性竹鼠吞掉了,因為我沒有意識到這是因為人們無法接近正在產子的雌性竹鼠而造成的,同樣的經歷讓我失去了40多只豪豬仔豬。 ……”談及技術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損失,劉泉生十分自責。
有了失去郝犢的深刻教訓,劉全勝在飼養管理上更加謹慎。 主要食材是玉米、山藥、玉米、南瓜、蘿卜等水果和雜草,都是用原料籠養的。 “豪豬第三代以內不能近親繁殖,否則成活率會大大提高,品質也不好。” 劉全勝說:“不是,每只竹鼠都是有編號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第二年2月,劉全勝以每公斤120元的價格轉讓了24頭豪牛犢,實現了14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他經營的竹鼠數量已達130余只,繁育證、營業執照等均已一一辦妥。
一招百花齊放,鄰里步步相隨。 家喻戶曉的“一把手”劉全勝的竹鼠種植基地吸引了周邊居民前來學習。 “只要有人詢問飼養竹鼠的技術經驗,特別是殘疾人,我都會不厭其煩地免費教他們。” 他說:“下一步,要把竹鼠養殖場從屋邊擴大到遠離喧囂、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在梁河村唐家坪,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招募一名竹鼠養殖戶。”或者兩個殘疾人幫忙管理種植,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lut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