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花開,春暖花開。 2019年3月16日上午,百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齊聚杭州靈隱寺智智殿,聆聽杭州大順法師宣講的《佛頂無上陀羅尼》佛學院。 經”,充滿喜悅。
講座現場
大順法師通過許多生動的公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波利東來》的內容、譯文、傳說以及誦讀這部經的內容。 此經的功德利益及廣為流傳的原因。
大順法師的講法引人入勝
大順法師生動活潑的講法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聽經。 兩個小時一晃就過去了,大家還有很多話要說。 可惜時間太短了。
《佛陀羅尼經》的由來
陀羅尼,梵文。 中文意譯始終是持、能持、能遮。 指能防止善法失失、防止惡法失失的作用。 后人常將佛教咒語稱為“陀羅尼”。
至于《佛陀羅尼經》的由來,據說是釋迦牟尼為了救度即將面臨短命、遭受畜生、地獄等痛苦的善珠皇帝而寫的。
一天晚上,善主皇帝在享受了與神仙游園等各種樂趣之后,突然聽到一個預言,他將要遭受重重磨難,其中包括七日后他將死去。 他死后的處境極其悲慘:先是七次回到畜生身,受地獄之苦。 此后,他雖脫離地獄投生為人身,卻出生于貧寒之家,自生雙目失明,殘疾。
單朱皇帝聽了很害怕,就向始皇帝求救。 然而釋迦牟尼皇帝沒有辦法,只好向釋迦牟尼求助。 釋迦牟尼應釋迦牟尼皇帝的請求,教導他救度之道,稱為“佛頂無上陀羅尼”。
始皇將此陀羅尼咒及持法傳授給善珠皇。 善珠皇帝依法受持此陀羅尼六日六夜。 他不僅逃脫了死亡,而且能夠遠離一切惡道之苦,住菩提道,獲得長壽。
靈隱寺飛來峰大佛頂上的佛母像
佛陀白利傳奇
佛圓寂后,直到唐代儀豐元年(公元676年),印度有一位婆羅門僧人,名叫佛波利。 他踏遍千山萬水、歷盡艱辛來到中國山西省五臺山表達虔誠。 我一心頂禮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在老人身上顯現,啟發波利佛回印度取《佛陀羅尼經》。 波利佛陀冒著生命危險,歷經六年磨難,將《佛陀羅尼經》從印度帶到中國傳播,如愿以償。
杭州靈隱寺大殿尊勝經塔
為什么“佛陀羅尼”如此受歡迎?
在數以萬計的佛教經典中,《佛頂尊勝陀羅經》為何能脫穎而出,成為唐代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廣為佛教徒所信奉?
特別內容
此經內容,對死者、眾生,皆有利益。 從這部經中,我們可以知道釋迦牟尼所說的“尊勝陀羅尼”的兩個綽號。 此經又名《佛頂陀羅尼凈一切惡道》、《吉祥能凈一切惡道》。 它不僅可以祈求實際利益,永久避免疾病和痛苦,延年益壽,而且可以避免業??障和惡因。 受地獄、畜生、餓鬼等果報,也能受佛授記,來生往生諸佛國土。
奇妙的力量
此陀羅尼的威力不可思議。 經云:“若有男子、女人,寫此陀羅尼,置于高樓。或置于高山,或置于塔上,或置于塔內。若天帝,有烏波索迦族和烏波西卡族,男女有姓。有時在樓前遠處可以看到他們。或者近處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或者風吹在陀羅尼等人身上。那些樓上有輕塵,落于其上。一切眾生,如天帝,皆有罪業,當墮惡趣。餓鬼,生地獄。在閻魔界,阿修羅身。 ……我不會再受諸惡之苦,我不會再被罪孽所玷污。
經文的意思是:若有無上真言之塔或塔,若有人看見該塔,或觸到塔旁的塔影,或被塔上的塵埃所觸,即視為謂他已墮三惡道。 如果你犯了重罪尊勝陀羅尼經幢,你將免受一切痛苦。 以影覆塵,可以消除一切罪孽,避免地獄惡道的痛苦,使這部經顯得格外迷人。
靈隱寺大雄寶殿尊勝經樓
容易背誦
念誦此陀羅尼的方法簡單易信、易修,這也是這部經廣為流傳的因素。
傳奇的
波利佛帶著這部經東渡的傳說,基于五臺山的信仰,給這部經增添了很多魅力,也是這部經迅速傳播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唐代經柱上所刻的文字幾乎都是薄利的譯本。
唐十一年(公元776年),代宗下令“天下僧尼,每日必須念誦陀羅尼二十一遍”。 此旨使陀羅尼經樓的建造在唐代中葉以后乃至宋代盛行。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明成祖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作序,贊嘆其功德無量,使該經超越宗派之別,成為成為當時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作。
皇帝的圣旨超越了宗派的界限,使《陀羅尼經》成為廣為流傳的經典。 中唐以來,各地所建的尊勝經塔也成為傳播這部經的媒介之一。
聆聽體驗
我一直很喜歡周末在靈隱寺聽法。 每次看到或想起講堂、知知堂,我的心里總是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
這周我們要講的是《佛陀羅尼經》。 大順法師首先介紹了此經傳入漢地的由來,并介紹了尊勝法門的功德、許多不可思議的感應事件以及修行方法。 以及許多其他內容。 上人的語言生動活潑尊勝陀羅尼經幢,內容引人入勝,發人深省,聽者充滿法喜。 不知不覺間,不少游客加入了聽經的隊列……
通過師父的介紹,我再次體會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和不可思議。 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應眾生的不同本性,以充分因緣為前提的。 無論什么法門,只要你按照教法,認真修行,最終都會獲得真正、圓滿、究竟的解脫! 上人勉勵在場的觀眾,要發菩提心,堅定信心,在修行的道路上永不退縮。
每次聽圣經都有收獲! 謝謝靈隱寺! 謝謝三寶! 祝愿周末講座越辦越好,利益更多的眾生! 阿彌陀佛!
——巨石慧藥
現在我有幸聽到《佛陀羅尼經》,得到了很多感悟。 我們要學佛菩薩發愿。 一切諸佛,在成佛之前,曾多次生生發大愿。
能夠將這部經帶到中國的波利佛,也曾發愿去五臺山供奉文殊菩薩,最終見到文殊菩薩的化身而開悟。 我們學佛的時候,也要發慈悲、歡喜、平等的心,多聽、多思、多修,有正信正念。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好的住處會造惡業。 因為供養辟支佛的善業,死亡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認清貪嗔癡的罪惡,認清自己的缺點,修養自己的心來提高自己。 提升自己,同時,做一個懂得付出的人,一個愿意付出的人。
——居士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