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素有“帝國墓地”之稱。 所謂“帝國墓地”無非就是近代英國入侵蘇聯的失敗。 美國也沒有成功。 但這個所謂的“皇陵”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英蘇入侵阿富汗的失敗與國際政治局勢有關。 英國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擊,蘇聯遭到西方國家甚至中國的聯合抵制。 美國可以說是相當成功,但解決不了阿富汗的社會問題。 傀儡政權不可能僅僅通過更換政府來統治整個阿富汗。 僅從打擊恐怖主義的角度來看,美國是成功的。
20世紀70年代,中亞伊斯蘭國家出現了左翼和右翼兩次現代化運動。 一個是美國領導的親西方資本主義的伊朗現代化運動,另一個是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運動。 阿富汗現代化運動。 說實話,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總比魔術要好。 然而,這兩次現代化運動都失敗了。 此后,中亞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逆轉了20世紀世俗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重蹈覆轍,甚至愈演愈烈。 伊朗的現代化因所謂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而中斷。 事實上,推翻國王反動政權的主要力量是左派。 然而,左派卻極其愚蠢,與宗教勢力合作。 最終,革命的成果被神職人員竊取。 阿富汗的現代化進程在冷戰背景下戛然而止。 當然,蘇聯依靠的不是阿富汗人民而是少數政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阿富汗北部與蘇聯有約2400公里的邊界。 1963年,查希爾國王修改憲法,規定王室成員不得參與政治,迫使國王的表弟達烏德辭去首相職務。 1973年7月17日,達烏德在蘇聯支持下發動政變,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國,達烏德就任總統。 盡管達烏德開始與蘇聯友好,但雙方矛盾很快加深。 1975年,達烏德清除了國內一些親蘇分子,拒絕與蘇聯結盟。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達烏德政權。 達烏德本人和其他30多人被亂槍殺。 史稱“阿富汗十小時四月革命”。 隨后阿富汗阿明總統,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成立,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上臺。 人民民主黨鎮壓了許多軍官、政客、部落代表和宗教人士。 擔任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阿明曾一度誘殺500名部落首領。 然而,人民民主黨內部的清洗也同時開始,大批高級領導人消失并被替換。 “四月革命”前,人民民主黨有“人民派”和“旗派”,兩派斗爭激烈。 “辛亥革命”后,9名屬于“旗派”的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擔任高級官員。 被開除黨籍。 蘇聯試圖控制人民民主黨的活動,停止大規模槍擊、酷刑等行動,并關注宗教問題。 但人民民主黨高級官員特別是阿明卻一意孤行,不聽指示。
1979年9月14日,阿明前往總統府開會,遭到槍手伏擊。 阿明逃脫了。 回到國防部后,阿明立即下令部隊進攻總統府。 15日,阿明召開人民民主黨中央政治局會議; 16日凌晨,召開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就任總書記,隨后被任命為國家主席。
隨后,阿明明確表示對蘇聯的不滿,并指責蘇聯參與了阿明的暗殺計劃。 由于人民民主黨對宗教人士的強硬立場,阿明上臺后反政府“伊斯蘭圣戰”在全國迅速蔓延,局勢愈發難以控制。 1978年6月,阿富汗南部武裝宗教組織開始武裝斗爭。 蘇聯武裝正規軍的破壞性鎮壓引發了難民潮。 1980年,難民人數達到100萬。 大批蘇聯顧問被殺。 阿明還表現出明顯的脫離蘇聯的傾向,并公開表示愿意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1979年12月,蘇共中央決定出兵阿富汗,并由卡爾邁勒接替阿明。 1979年12月27日晚,蘇聯特種部隊襲擊了阿明的駐地,阿明被當場槍殺。 從此,蘇聯就深陷阿富汗泥潭。
1986年,納吉布拉就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對阿富汗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 蘇聯考慮撤軍。 但如果沒有蘇聯的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政府根本無法生存。 叛亂分子得到西方國家和中國的支持。 蘇聯解體前后,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有效統治的地區已經很小。 1987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更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92年,阿富汗共和國崩潰,納吉布拉逃往聯合國難民署避難。 1996年,塔利班武裝入侵喀布爾,納吉布拉于9月27日被塔利班殘酷處決。
這些得到美國人支持的圣戰勢力很快就變成了美國人的敵人。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再次推翻塔利班政權,但未能消滅分散的塔利班勢力。 隨著美軍撤離,塔利班卷土重來,很快將再次占領喀布爾并組織中央政府。
所以,所謂的“帝國墓地”實際上并不是帝國墓地。 沒有哪個帝國真正因阿富汗而滅亡,也沒有哪個帝國真正被阿富汗國內軍隊打敗。 如果阿富汗是一座墓地,那它就是阿富汗人民的墓地。 50年來,阿富汗經歷了一個又一個艱難時刻,遭受了深重苦難,這一切都與外部勢力的介入有關。
阿富汗本身還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部落認同遠比國家認同重要。 所有武裝派系,無論其意識形態如何,本質上都是部落武裝,其基礎是部落力量。 因此,無論哪個政權執政,都無法真正統治阿富汗。 因為阿富汗的部落仍然存在。 阿富汗社會仍處于中世紀。 這種封閉的社會結構極其穩定,但卻對阿富汗國家不利。 相反,只能繼續把這個國家拖入無邊的苦海。 目前在政府機關、學校擔任要職的官員和學者都是海歸,其中大部分是歐美海歸。 這些人與阿富汗民眾基本沒有接觸。
蘇聯時期,他們認為阿富汗人民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太低,阿富汗沒有辦法走社會主義道路。 同時,它相信阿富汗不能失去。 于是,蘇聯在這種自我矛盾中猶豫不決,無奈走上了依靠蘇聯刺刀維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政權的道路。 蘇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阿富汗人民也遭受了蘇軍的蹂躪。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奉行社會主義。 遭遇挫折后,納吉布拉試圖緩和與宗教和部落勢力的緊張關系,想要倒退。 但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宗教和部落勢力是否會原諒他們。
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許多左翼勢力都因這種猶豫、妥協和幻想而失敗,損失了無數人,造成了無盡的傷害。 如今,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貧窮和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 目前看來,這種局面短期內不太可能結束。 塔利班雖然強大,但歷史證明阿富汗阿明總統,它無法消滅阿富汗境內的所有武裝力量。 阿富汗的未來會怎樣,沒有人能說清楚。 至少現在,阿富汗沒有未來。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lut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