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美格式..整理分享..《園林動物蟲害防治》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園林動物蟲害防治 課號:適用專業:園林技術專業 課程性質:核心課程 參考課時:192學時 一、課程性質任務《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是園林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園林技術人員的選修課。 其功能是使中學生掌握園林動物蟲害識別與防治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具備從事園林動物蟲害防治的基本專業能力。 本課程以園林動物、土壤與肥料等主導課程為基礎,為后續課程如園林動物栽培與養護、花卉生產技術、苗木生產技術、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提供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中學生掌握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動物、疾病及預防的基本知識,另一部分是各種害蟲的調查和防治方法。 中學生能否學好這門課程,將直接決定中學生能否勝任園林防蟲工作人員的崗位。 2、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考 (1)課程設計理念 《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教學立足于園林技術行業的崗位要求,注重培養和培養中層人員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技術能力。學校園林技術專業學生。 園藝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以中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培養為基礎,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標準; 二是立足企業需求,以中學生就業為導向; 趨勢性,凸顯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四是以中學生為主體,凸顯教學組織的靈活性。
(二)課程設計思路《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總體設計思路是在對園藝專業相關任務和專業能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病蟲害防治工作者的專業標準,確定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和工作任務 為潛在客戶構建任務驅動的課程。 工作任務的確定是在行業專家對園林專業工作任務和專業能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為線索,包括蚜蟲識別技術、病害識別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害蟲防治技術、病害防治技術、害蟲標本技術等學習任務。 課程內容的選擇緊緊圍繞分步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 同時,充分考慮中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整合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和心態要求。 各任務的學習以園林動物害蟲識別與防治技術為載體,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以任務為中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學做一體化。 教學效果評價采取工作任務過程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的形式,重點評價中學生在園林動物病蟲害識別與防治方面應具備的專業能力。 三、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中學生熟悉園林動物蟲害識別與防治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掌握園林動物蟲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并取得相關園藝工作職位。 職業類型四級職業標準的相關要求,培養中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和善于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樹立安全環保意識,有責任心和責任感。具有從事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奉獻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以下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二)具體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動物的外部形狀和結構特征,動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習性。 2、掌握害蟲的癥狀、病原菌的特點、害蟲的發生、發展以及害蟲的診斷。 3、掌握化學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原理、優缺點、使用范圍、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4、掌握害蟲標本制作技術。 技能目標: 1.能正確識別園林動物的主要害蟲種類。 2.能正確識別園林動物的主要害蟲類型。 3、熟練掌握園林動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4、熟練掌握害蟲標本的制備技術。 素養目標 1.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2、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 3、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團隊合作能力。 5、具備良好的程序溝通、解釋、報告的語言表達能力。 4、課程內容已通過企業監督。 根據課程設計的理念、思路和目標,以及中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能力,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學做做的教學模式,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概括為六項。 ,二十個任務。 教學內容清單、項目編號、工作項目、工作任務、課程內容及教學要求、教學活動設計參考、課時、蚜蟲識別技術1、雙目實體顯微鏡的使用2、昆蟲七鰓鰻、附肢類型判斷3、昆蟲狀態類型判斷 四、常見害蟲類群的識別 1、雙目實體顯微鏡的使用 2、昆蟲七鰓鰻及附肢類型的判斷 3、昆蟲各種昆蟲狀態類型的判斷 4、常見蚜蟲類群的識別 通過學習,可以掌握雙目實體顯微鏡的構造與構造 使用方法:借助動物前肢、附肢以及各昆蟲狀態特征來識別蚜蟲類群 1、實行知識講解與實驗訓練一體化,上課地點轉移從教室到訓練室。
2、加強標本建設,保證類型齊全,保證教學實效。 3、害蟲按目分類,主要講解和觀察直、異、半、順、流蘇、鱗、Bi、膜、鞘翅目。 4、教學評價應包括蚜蟲鑒定和七鰓鰻附肢類型判斷。 38() 第二害蟲識別技術 1.生物顯微鏡的使用 2.病害類型的判斷 3.病原觀察的基本技術 4.主要病原菌的形態學 1.生物顯微鏡的使用 2.病害類型的判斷 3.病原觀察基本技術4.主要病原菌形態。 通過學習,您可以掌握生物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通過疾病類型和病原體的形態來區分害蟲類群; 用于病原鑒定。 1、實行知識講解與實驗實訓一體化,教學地點由教室轉移至實訓室。 2、病原體主要是引入細菌和細菌。 3.病原觀察的基本技術,主要講解徒手切割和臨時玻片的制作。 28 (21286) 三防措施1、物理機械措施2、生物措施3、化學措施1、物理機械措施2、生物措施3、化學措施 通過學習,可以辨別化肥的品質,可以配制過磷酸鈣等。正確使用肥料。 1、實行知識講解與實驗實訓一體化,教學地點由教室轉移至實訓室。 2、農藥的配制和使用可與校園害蟲防治相結合。 28 (6616) 四項病害防治技術 1. 食葉蚜防治技術 2. 刺管蚜防治技術 3. 鉆管蚜防治技術 4. 地下蚜蟲防治技術 1. 食葉蚜防治技術 2. 刺管蚜防治技術防治技術 3.鉆蚜防治技術 4.地下蚜蟲防治技術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利用蚜蟲的發生特點來制定和實施防治措施。
1、根據校園及周邊地區害蟲發生情況進行現場教學。 2.請中學生觀察一類蚜蟲的發生情況。 3、應進行蚜蟲鑒定評價。 4、加強樣本建設,保證教學質量。 30 (12666) 五種病蟲害防治技術 1、葉部病蟲害防治技術 2、枝條病蟲害防治技術 3、根部病蟲害防治技術 1、葉部病蟲害防治技術 2、枝條病蟲害防治技術 3、根部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格 學習能力制定和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采取預防措施。 1、根據校園及周邊地區害蟲發生情況進行現場教學。 2.要求中學生觀察一類害蟲的發生情況。 3、應進行白粉病的鑒定和評價。 4、加強樣本建設,保證教學質量。 28(12106) 六種害蟲標本制備技術 1.昆蟲標本采集與制備 2.病害標本采集與制備 1.昆蟲標本采集與制備 2.病害標本采集與制備。 進行害蟲標本采集、干燥、標本制作、害蟲鑒定服務。 1、時間要集中在教學上。 2.教學評價主要依據標本的數量和質量。 40(2020)說明:總學時數為192學時。 五、評價方法 (一)評價原則 評價過程中,除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評價外,還注重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評價; 不僅要評價結果,還要評價過程。 這取決于任務流程和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 除了班主任可以評價之外,群友和中學生自己也可以評價。 因此,實現了五個現代化。
即:評價維度的過程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方法的合理化。 課程評價形式:評價多元化,突出過程評價。 (二)考核評價方法和技巧 1、結合園藝崗位初、中級職業標準的要求,采取工作任務過程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重點加強實踐環節的評價,引導中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中學生的職業素質。 2.考核方式包括課堂提問、實踐操作、課后作業、階段測試等授予實習成果。 同時對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接受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以及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道德和安全意義等進行綜合評價。 3、評價方式:過程評價+結果評價。 過程評價 每個項目(或任務)完成后,應組織中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組長評價和班主任評價。 本項目的成績為中學生自評(30分)+教師評價(30分)+班主任評價(40分)。 所有項目(或任務)完成后,以每項(或任務)的平均分作為總分的第一個組成部分的70%。 成績考核 成績考核包括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 (1)技能考核:學期末,班主任進行技能考核。 每位中學生將通過隨機抽簽的方式確定考試內容。 (2)期末考核:工作流程知識測試(試題、在線測試、口試),占總成績的20%。
總分=過程評價(70%)+技能評價(10%)+最終評價(20%) (三)過程評價內容 績效評價 評價表 任務評價表 專業課 項目名稱 任務名稱 任務工作組 任務承擔者(主任)考核???分數???內容???內容 標準分數 個人考核(主任)分數 x 30% 組間考試分數 x 30% 班主任考試分數 x 40% 單項總分 任務計劃階段:資料收集和準備(咨詢、討論) 20 是否制定了實施計劃(計劃) 5 任務實施 執行階段:(任務實施)操作是否規范 20 操作熟練程度 5 任務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5 任務完成總結(總結) ) 學習是否積極主動 10 培訓報告是否清晰流暢 10 專業素質評價(評價)缺勤情況 5 團隊合作 5 紀律 5 任務貢獻 10 總分(100 分) 區班組評價: 班主任評價: 評價人簽名 日期 區隊長簽名 日期 班主任簽名 日期 VI. 課程實施建議 (一)教材使用建議 1.教材選擇與教材編寫 (1)教材編寫應充分體現任務驅動、項目化的課程設計思想。 (2)教材的選用應根據專業目標崗位典型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適應目標崗位任務的變化。 (3)教材編寫時應盡可能使用插圖,提高直觀性,內容描述應簡潔、準確。
(4)基礎知識不應分成單獨的章節,而應有機地融入到應用技術中。 主要知識可以以概述欄的形式呈現,可供教師和學生深化。 2、參考資料 《園林病蟲害防治》黃少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園林動物病蟲害防治》關繼東主編《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關繼東主編 (二)教學建議 1.在教學方法方面:應提醒 以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理念,注重現場教學和技能訓練,加強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任務驅動的項目活動,構建做中學、校本課程教學模式,著力提升中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不斷的練習,中學生將具備本課程相應的專業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 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2、在教學方法上,注重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中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活動應將理論基礎知識融入實際操作,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提倡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讓中學生邊學邊做、做學,為中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其綜合職業素養。 3、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用最新的科學成果和成熟穩定的先進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保證課程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先進性。 4、教學類似于多元化,包括現場指導、技能培訓、崗位實踐、多媒體教學等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活動。
5、本課程應結合園林動物生產的需要,分配時間和空間,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實行“分段季節、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利于為中學生提供和應用實踐技能。 (三)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1、充分利用中學實訓基地現場教學、實驗實訓、職業資格評價等綜合功能,實踐教學與實訓、教學與實訓相結合,教學和考試,滿足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2、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利用行業資源,構建產學研合作的實訓模式,讓中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磨練自我,提高綜合職業素養。 3、制定本課程多媒體教學講義和實訓指南。 4、建立課程網站,豐富課程資源,通過網絡課堂向中學生開放,方便中學生自主學習。 (四)實訓設備配置建議 1、多媒體教學 通過多年的教學,積累了大量的園林動物害蟲圖像數據,制作了全面、實用的多媒體教學講義。 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可以將害蟲的彩色圖片轉移到屏幕上,讓中學生體驗真實的物體,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訓室建設完善實訓室,增添必要的設備,收集害蟲圖片,收集害蟲標本,讓中學生掌握實訓室害蟲的特性和種類,提高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能力工作適應性。 3.在線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接入互聯網,打開相關網頁,進入相關峰會,展示和觀看園林病蟲害防治實例等,實現開放式教學,拓展中學生的知識領域。 4、現場教學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到校園或當地風景名勝、山區進行實地考察、采集標本,掌握當地害蟲種類特點、危害程度并加以防治,讓中學生了解害蟲的本質害蟲。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luto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