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州寺經樓
金州寺石塔是廣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位于北四巷底,毗鄰安瀾園舊址。
金州寺又名北寺,始建于唐開元元年。 原名鎮國海昌院,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名金州寺。 現僅存古石刻三塊和羅漢堂墓碑。
金州寺三塔原位于天王殿前花園內,呈東、西、南三角形。 年)離安國寺經幢最近的酒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其中以南座(建于咸通十年)石雕最為精美,高約7米,從底座到頂部呈八角形,共19級。 座身刻有“九山八?!钡葓D案,周身刻有圓形雕龍。 底層建筑由仰臥的蓮花支撐。 上翹的鉤頭滴水,真實地展現了唐代木結構建筑的特色。 也是我國最早的仿石仿木碑亭。
唐武寧二年的塔高5.8米,上周直徑4.4米,柱高1.3米,周長2米。 樓頭的圓形雕武士雕像,呈肩扛樓體的造型。 他們強大而生動。 作品。 樓身有一浮云托,雕刻惟妙惟肖。 三塔均有《佛祖勝陀羅尼經》及碑刻等禪宗故事。 三塔造型優美,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晉居寺遺址中,還立有“五百大羅漢住鹽官道場”石碑一塊。
{2} 葫蘆山懸崖造像
位于葫蘆山南面的壽安巖、北面的青牛洞一帶,有唐代至今的碑刻130多處,多種風格并存,內容豐富,有藏文、象形文字等。 被列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山上石窟眾多,大部分為佛寺所占據。
{3}容縣大佛
亦有“到峨眉必拜佛”之稱。
容縣大佛位于成都市邛崍市西部,沱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的凌云山上。 高14.7米,耳長6.72米,鼻長5.33米,肩寬24米,右手長8.3米,臀寬9米,長11米,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雕像在世界上。 這尊大佛,右手抵在膝蓋上,神色莊嚴,望著白色的河流。 除了身材龐大之外,它的雕刻工藝精湛,結構修長,比例合適,腰線流暢。 排水系統也巧妙地隱藏在后頭,防止水流的沖擊,減緩風化。 佛洞右側巖壁上,有一條與大佛同時修建的陡峭棧道。 從棧道可以下到大佛掌上。
凌云山是著名的風園,有著濃郁的道教文化。
隋唐時期,道教鼎盛,寺廟盛極一時。 成都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初年(713年),歷時90年才竣工。 當時,凌云寺名僧海通見大雨季節三河交匯處不斷被洪水淹沒,便萌生了建造一座大佛鎮壓水妖的想法。 于是他嘗到了苦頭,20年來到處乞討錢財。 雕像復工后,縣使前來勒索。 即使海通割掉一只耳朵,他也不會給官員一分錢。 佛陀未成之前,海通就去世了。 后來,劍南、四川總督韋皋繼續修建。 凌云山頂的海石洞,相傳是海通修煉的地方。 洞內有一尊海通塑像,高2米,盤膝而坐,手捧托盤,雙目。 成都大佛是一尊彌勒坐像。 千百年來,人們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說法。 一是指坐佛的大小,二是指道教文化的濃厚。 令人驚奇的是,大佛附近的河邊有一尊天然存在、栩栩如生的睡佛。 它的頭、手、腳分別由烏尤山、凌云山、桂城山聯姻而成。 著名的容縣大佛公正地矗立在巨型睡佛的脖子上。 觀賞大佛的最佳地點是在縣城碼頭乘坐渡輪過河,在河中央觀看、拍照; 隨后,部隊將參觀大報恩寺、烏尤寺公園; 觀賞睡佛的最佳地點是成都濱江路的“福泉門”。
{4}棧道頂部有一座回廊式大廳。 這就是明代袁子讓所稱的臨江亭,“亭上三塔凝黑,水從天上來,霧氣倚欄桿,綠野無邊”。 ”。 棧道第一折的靖邊圖雕刻精美,形象生動,人物豐滿端莊,腰線優美,并刻有塔樓閣塔。 是研究清代建筑、造像藝術的珍貴資料。
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 共有懸崖217處。 沿著懸崖來回移動,即可到達佛掌。
{5}龍坎巖摩崖造像
位于平塘鎮潭里村龍坎巖,1989年被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巖內有一老龍蛻骨,故名龍龕。 唐武德四年(621年),永治縣陳普光在洞內立寺。 ;石鐘又響離安國寺經幢最近的酒店,又聞十八地獄聲,外彩虹飛舞,彩影亂云中;
巖內現存唐宋造像9尊,其中唐代1尊,清代8尊。
{6}乾陵
位于甘城區北梁山上,是明代第三代大臣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 地上保存有一組精美的小雕像,是唐代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宋代雕像藝術家智慧的結晶。 現存祭祀墓葬17座,已發掘5座。 出土了大量壁畫、三彩俑、線刻石廊、石門、神道碑等,完善了定陵博物館。
{7} 南京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