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樓,國家AAA級旅游公園,位于肥城市南部,屬泰山山脈。 因中國商祖范蠡、美美西施曾退休在此經商,故又名赤衣山。 鄭樓五老峰海拔520米,方圓20多平方公里。 鄭樓山峰聳立,方棱四切。 峰緩,持陰抱陽。 山上奇石林立,天然溶洞眾多。 古時山前有湖,風景秀麗,是《水滸傳》中所說的八百里水道的一部分。 有詩詠曰:“山清水秀,何處尋更佳處? 蓬萊四面環山”。 這是古人對鄭樓的贊美。 鄭樓內文物古跡眾多,現存20余處。 是您遠古探險的理想選擇。
范蠡墓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他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實業家和商人,是中國早期商業理論的奠基人。 前半生幫助越王勾踐吃苦耐勞,奮發圖強,滅吳成雞,當上丞相。 審視形勢后,季流勇退,帶著美少女西施和客家奴才搬到了鄭樓。 因看中道為“天下諸侯四通八方,物物通達”之所,改名“陶朱公”唐經幢,在山前興業興業。商業和貿易。 因為做生意的方式,他變得富有,積累了數百萬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被歷代稱為“商業鼻祖”、“商人圣星”。 范蠡墓位于鄭樓五老峰西麓。 墓四周有一米多高的石院墻,里面有八千年古柏。 墓前有兩塊石碑,背面一塊刻有清康熙五十四年立大楷書“越醫范蠡墓”。 . 下一座為唐貞觀元年重修,上有篆書橫額:“忠忠君,智保命,萬年無可比。” 秦朝陪秦始皇上泰山祭天的就是李斯。 李斯專程到此祭拜并封號。 碑旁刻著明朝的青松子,即丞相張良來此笑贊:“霸道腐朽,忠義在此。這里是一堆土,一枚金子,流傳千古,人人愛戴,乾坤靠之。”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秦北漢贊”。
梵麗寺
范蠡墓南20米處有范蠡祠,始建于明代,歷史上曾多次重修。 寺內原有一尊1米高的木雕范蠡佛像。 寺內的兩根石柱上,原有題詞:“璧君銀桃言朱公活百世,聚財濟民千年”。 寺北側石柱上刻有“靖康元年‘盡心報國,盡潔身’”字樣,西側石柱上刻有“嚴懲之志”。 《嘉靖十五年》題寫“奸臣誅武,善于識人”。
右旗寺
范蠡墓南面是右祈寺舊址。 據史料記載,佑啟寺始建于秦代,清代改為佑啟寺。 相傳這里原是范蠡和西施晚年隱居的地方。 舊址塑像詩云:“陶朱居幽處,繁離舊林,入山不見寺,幽曲徑幽。” 這是對這段歷史最好的解釋。 唐、宋、金、明時期對佑啟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重建,最盛時期參拜僧眾800余人。 舊址內有距今1200年的唐代石刻。 中間700多個字詳細記載了廟、祠、墓的歷史,現保存于德州文廟。 此外,還有明代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宣和五年(公元1119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石柱和經樓,都是歷史遺跡重建的親歷者。 晉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重修幽寺。 明清兩代多次修葺,保存至70年代毀于一旦。
朝陽洞
朝陽洞位于鄭樓東側懸崖峭壁上,是遠古時代地幔變化自然形成的石灰巖溶洞。 因洞朝陽,故名朝陽洞。 洞內冬暖夏涼,游人入洞心情舒暢。 原名快哉洞,正德二十二年改為朝陽洞。
此窟為眉頭七十二窟之首,亦為造像、石刻最多之窟。 窟分前后。 前洞深21米,寬8米,高8米。 窟東壁有神像24尊。 清初徐茂申書法鐫刻“千修”。 西壁有張其修1923年刻的象征風月無邊的“重耳”和趙光滬一筆寫的“佛”字。 這里還有趙廣滬隱居時的詩句:“隱遁假裝聾,修丹顏聲喑。 高尚而志歸山,隱匿獨不求功。” “ 洞前建有禮拜堂。 1960年代寺院被毀,1994年重修佛像。右邊是佛教老太婆,左邊是佛教孔子唐經幢,中間是道教如來。 窟左上壁上刻有宣統元年“三教淵源”四個大字。
拾級而上是朝陽洞后洞,洞深8米,寬15米,高30米。 西、北壁滿雕精雕細琢的神像,分上下兩層。 下部須彌座供奉瘦身像22尊。 上部塑像12尊,高1至2米不等。 洞內石佛造型各異,有坐有站,姿態優雅,面容祥和,栩栩如生,一動不動。 其造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其氣勢磅礴,其氣勢磅礴,其虔誠神態聞所未聞,聞所未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據考證,洞內塑像為唐、宋、元、明時期所刻。
由于朝陽洞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古往今來朝拜、探秘、一睹為快的人絡繹不絕。
小泰山
小臺山風園是繁里西施正樓公園的一部分,故山上文物古跡和名勝古跡與東岳泰山相似,自古稱為小臺山。
小臺山腳下是關王殿舊址。 上坡陡峭,沿途經過回馬嶺、歡樂嶺、十八盤、南天門、天街、老子丹藥池、望靈觀、元君侯洞園。 可見的。 漫步絕壁,直達碧霞宮。 碧霞宮始建于嘉慶十八年,后重修。 整體建筑為鐵塊砌筑,圓筒形屋頂,石條拱形。 它坐北朝南。 城墻用磚砌成,圓頂。 中央鐫刻“小洞天”三字,兩側鐫刻“三元一心”、“五行一氣”。 8根抱沙石柱,高2.3米,正面寬0.26米。 它們造型精美。 分別刻有篆書、隸書四聯:“仙佛常來,云洞天地福地,人神羨,可仿蓬島瀛洲。五長老齊力成。”創造一個旋轉的世界,一個天堂,一個三清,一個冥想,一個和平。哪里有更好的地方可以找到美麗的泉水,美麗的森林和美麗的風景?這個地方四面環山,這就是蓬萊。泰山” 碧霞宮西房供奉碧霞元君,群眾稱他為“泰山爺爺”。 一個在北方崇拜至尊主。
下了碧霞宮,走過天橋,爬上去不遠處就是祭祀崖、仙人橋、仙人炕。 游人走進去,總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北面是平坦開闊的玉皇頂草堂,四周懸崖峭壁,翠柏茂密。 古人留下了大量遺跡,如寨門、石臼、石屋、長城頂等。 從這里向東南望去,蜿蜒的長江宛如白云。 從玉皇頂南北可游覽群山環抱的瓦皇寺。 廟旁有一棵十五人合抱不到的白桃樹和一口陰陽井。 冬暖夏涼,甘甜可口,是游客飲用的最佳礦泉水。 從陰陽井向東攀登,便是名不見經傳的鴿子洞,成群的山鴿、紅嘴鳶常年在此鳴唱。 離這里不遠處有玉皇洞、王母洞、八仙洞。 山陵險峻,景色十分壯麗。